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汉语成语 汉语成语
述而不作_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zmhk 2024-09-14 人已围观
简介述而不作_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述而不作”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述而不作”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叙而不做”的出处和意思
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什么意思
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4.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的意思
5.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是什么意思
“叙而不做”的出处和意思
楼主所问 应该是“述而不作”吧。
述而不作
发音:shù ér bù zuò
释义: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事例:~,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 ★清·朱彝尊《刘永之传》
孔子开创的“述而不作”的诠释方式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经典诠释的理论特质。
“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其字面意思是仅传述既有内容而不进行创作。但事实上,正像孔子的有关工作所显示的,在其传述中实际上包含了创作的义涵。也就是说,孔子虽采取了“述”的形式,但却有着“作”的内容。因此,也可以把这种经典诠释方式称作“以述为作”。
孔子编《诗》《书》《礼记》《春秋》,但没有自己的“专著”,却能成为一代宗师,万世景仰,可见现代人一律要求发表文章写专著,并以此作为学术成败的标准,是多么浅薄狂妄。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什么意思
论语述而篇第七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翻译是:孔子说:我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欢古代文化,我私自把自己比作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是: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还有困难吗?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翻译是:孔子说:不修养自己的品德,不讲习学问,学到了知识却不能实践,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翻译是:孔子闲暇的时候,容貌舒缓,和蔼可亲,潇洒自如。
一、原文解说。
1、第一章孔子谈论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述说的是继承的问题,作是创作的问题。孔子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在古代创作是圣人之事,只有天子才能制礼作乐。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是讳言这件事。
2、第二章谈论的是孔子对教与学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所见所闻皆是所学的内容,不像今日的学人,唯独学在课堂和书本,今天的人厌学之风不在少数,而孔子能做到不厌学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对于教师而言,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职业倦怠,孔子做到了,而今天的老师没有职业倦怠的却不多。
3、第三章孔子对学习的本质的认识,他所忧虑的其实就是生命的成长问题。修德,讲的是道德修养问题,需要日日精进、持之以恒;讲学,说的是学习的内容要不断的实践、温故而知新;徙义则是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问题。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什么意思
意思是: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李耳和彭祖。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这是孔子的一种治学方式,及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
《述而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
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不仅如此,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我国古时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不管是政治学说,还是社会理论,乃至人生哲学都不乏深刻的洞见。这是先贤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才能继往开来。
孔子曾在《八佾》中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汲取了夏礼和殷礼的长处,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经过演化和发展,而变得更为完善。这就是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孔子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反复强调传统的重要跬。
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孔子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珍惜并乐于学习,这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学问之道,关键就在于是否愿意虚心受教。其次,则对所学应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信而好古”。
一个人只有真心喜欢先人的智慧,才能领略到先贤之学的精妙。而且,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下来,就足以证明这种智慧是真正的精华。
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的意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意思是: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出自于《论语·述而·第七章》。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释义: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
《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是什么意思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的意思如下: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窃:私,私自,私下。老彭:商代思想家、教育家。
彭祖四代,第一代始彭祖彭铿,烹饪之祖;第二代夏朝伯爵彭寿,政治家、军事家、武术家;第三代彭考,助商灭夏;第四代彭祖老彭,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偶像,也是老子先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对自己著作和教学思想的概括。
孔子喜好古代文献并且加以证信,他能够仔细观察人生百态,深切体悟人情世故,选择民间轶闻中符合人性伦理的部分加以整理。简言之,就是孔子能在继承古代典籍的基础上,将文化思想更好地传承下去。
每一种思想的兴起,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远不如《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传承与变革,始终是一对共同体,百家争鸣的时代,好似一群精神的拓荒者,每人趟出一条路,供世俗的统治者挑选。历史豪无疑问的表明,统治者都选择了外儒内法这条混合路。
名家注解:
朱熹:“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意思是: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释义: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
扩展资料
在清代文化艺术领域有这么一个现象,即儒家思想中的:“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主要是指要学者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并不创新。实则是一种学者对於先贤智慧续承的一种谦逊态度,而清代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很多文人受到了这种影响,喜欢把自己的“创作”标注为“仿古”。
四王作品中很多都题写“仿某某人笔意”,黄山画派的梅清,金陵画派的龚贤,再到令今人认为最有创新性的扬州画派中也随处可见。王原祁在著述的《麓台题画稿》五十二则中,有二十六则是仿黄公望笔意的,仿倪、黄两家的有三则,此外专仿或杂仿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赵令穰、赵孟頫、高克恭、王蒙、倪瓒、吴镇诸家的有一则二则不等。
百度百科——述而不作
好了,今天关于“述而不作”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述而不作”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