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成语 热门成语

虽有嘉肴_虽有嘉肴出自

zmhk 2024-05-12 人已围观

简介虽有嘉肴_虽有嘉肴出自       对于虽有嘉肴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1.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2.虽有佳肴全篇读音3.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4.虽有佳肴的翻译,要详细5.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_虽有嘉肴出自

       对于虽有嘉肴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2.虽有佳肴全篇读音

3.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

4.虽有佳肴的翻译,要详细

5.虽有嘉肴解词和翻译

虽有嘉肴_虽有嘉肴出自

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虽有佳肴》原文以及翻译: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作品出处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虽有佳肴全篇读音

       1. 虽有嘉肴的翻译和原文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然后能自反也。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即使有最好的方法。

        所以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即使有美味佳肴:

        《虽有嘉肴》——《礼记》

        虽有佳肴。虽有至道,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不知其旨也:“教育别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尚书·兑命》说,不去品尝,不知其善也。望采纳;知道困难,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弗食,就不知道它的益处,不去学习。

       

        译文,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弗学。故曰;知困,教然后知困原文,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2. 求《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整理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也;虽③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④也。是故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⑦曰:教学相长也。

        1、古今异义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至,古义:最好。今义:到。

        2、文言虚词

        其,代词,它的。

        是故,连词,因此。

        也,语气词,表判断。

        3、特殊句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4、译文

        即使有最好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地方理解得不透彻。知道了自己学习上的欠缺,然后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教学感到了困惑,才能进行再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3. 虽有佳肴的译文虽有嘉肴译文翻译

        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5)“是故”,连词,所以.(6)“困”,不通,理解不清.(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9)“故”,连词,所以.(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 虽有嘉肴的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

       应该是《虽有嘉肴》。

       suī yǒu jiā yáo虽有嘉肴

       suī yǒu jiā yáo,fú shí,bù zhī qí zhǐ yě;suī yǒu zhì dào,fú xué,bù zhī qí shàn yě。shì gù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ào rán hòu zhī kùn。zhī bù zú,rán hòu néng zì fǎn yě;zhī kùn,rán hòu néng zì qiáng yě。gù yuē:jiào xué xiāng cháng yě。《yuèmìng》yuē::“xiào xué bàn。”qí cǐ zhī wèi hū!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gǔ zhī jiào zhě,jiā yǒu shú,dǎng yǒu xiáng,shù yǒu xù,guó yǒu xué。bǐ nián rù xué,zhōng nián kǎo xiào。yī nián shì lí jīng biàn zhì;sān nián shì jìng yè lè qún;wǔ nián shì bó xí qīn shī;qī nián shì lùn xué qǔ yǒu,wèi zhī xiǎo chéng。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jiǔ nián zhī lèi tōng dá,qiáng lì ér bù fǎn,wèi zhī dà chéng。fū rán hòu zú yǐ huà mín yì sú,jìn zhě shuō fú ér yuǎn zhě huái zhī,cǐ dà xué zhī dào yě。《jì》yuē::“é zǐ shí shù zhī。”qí cǐ zhī wèi hū!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dà xué shǐ jiào,pí biàn jì cài,shì jìng dào yě。《xiāo yǎ》yì sān,guān qí shǐ yě。rù xué gǔ qiè,sūn qí yè yě。xià chǔ èr wù,shōu qí wēi yě。wèi bǔ dì bù shì xué,yóu qí zhì yě。shí guān ér wù、yǔ cún qí xīn yě。yòu zhě tīng ér fú wèn,xué bù liè děng yě。cǐ qī zhě,jiào zhī dà lún yě。《jì》 yuē:“fán xué,guān xiān shì,shì xiān zhì。”qí cǐ zhī wèi hū!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dà xué zhī fǎ:jìn yú wèi fā zhī wèi yù;dāng qí kě zhī wèi shí;bù líng jié ér shī zhī wèi sūn;xiāng guān ér shàn zhī wèi mó。cǐ sì zhě,jiào之zhī suǒ yóu xìng yě。fā rán hòu jìn,zé hàn gé ér bù shèng;

       shí guò rán hòu xué,zé qín kǔ ér nán chéng;zá shī ér bù sūn,zé huài luàn ér bù xiū;dú xué ér wú yǒu,zé gū lòu ér guǎ wén;yàn péng nì qí shī,yàn pì fèi qí xué。cǐ liù zhě,jiào zhī suǒ yóu fèi yě。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大成”。唯有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

       〔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虽有佳肴的翻译,要详细

       《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如下: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赏析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解词和翻译

       翻译: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

       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扩展资料: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出处:

       《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礼运》首段是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百度百科——虽有嘉肴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1.本节选自《学礼》。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美味的菜。嘉,同“佳”,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6.弗:不。

       7.是故:所以。

       8.困:不通,理解不了。

       9.自反:反省自己。

       10.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1.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2.《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13.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读“xiào”,教的意思。

       14.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望采纳,谢谢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好了,今天关于“虽有嘉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虽有嘉肴”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